细辛

细辛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细辛
拼音拼读
xì xīn
药材别名
白细辛、盆草细辛、金盆草、少辛、细草、独叶草
英文名称
AsariRadix Et Rhizoma
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药
药用部分
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节间密,叶1~2片,肾状心形,先端渐尖,上面散生短毛,下面仅叶脉散生较长的毛。花单生于叶腋,花被钟形或壶形,污紫色,花被质厚,筒部扁球形,顶端3裂,裂片平展,雄蕊12枚,花丝较花药长1.5倍,花柱6,蒴果肉质,近球形。花期5月,果期6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1200~2100米的林下阴湿处、山沟腐殖质厚的湿润土壤中。分布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土,阴干。
药材性状
多数十棵扎成一把,常卷缩成团。根茎长5~20厘米,直径0.1~0.2厘米,节间长0.2~1厘米。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基生叶1~2,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花被裂片开展。果近球形。气味较弱。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心经、肺经、肾经。
功效作用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祛痰。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
用量1~3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用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药理研究
有局部麻醉作用,对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增强脂质代谢及升高血糖的作用,调节机体平滑肌功能。挥发油能使麻醉动物血压下降,而煎剂则使血压上升;并具消炎和抗惊厥作用。还有镇痛、镇静、抑制发热、解热、抗组胺和抗变态反应和兴奋呼吸作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优香芹酮、黄樟醚、β-蒎烯、α-蒎烯、龙脑、异茴香醚、细辛酯素等。此外,尚含一种消旋-去钾乌药碱。微量元素有钾、钠、镁、钙、铁、锰、铜、锌等。另含山柰酚、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γ-松油烯、β-松油烯、α-侧柏烯、细辛脑、(-)-细辛脂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气虚多汗者慎服,热病及阴虚、血虚者禁服。不宜与藜芦同用。本品服用剂量过大,可发生面色潮红、头晕、多汗,甚则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副反应。
配伍药方
①治鼻塞,不闻香臭:细辛(去苗叶)、瓜蒂各0.3克。上二味,捣罗为散,以少许吹鼻中。(《圣济总录》)
②治牙痛久不瘥:细辛(去苗叶)、荜茇,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3克,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
③治牙痛:细辛、盆硝各3克,雄黄1.5克,牙皂二个。为末。用大蒜一枚,柞和为丸,梧桐子大每用一丸,绵裹之,如左牙疼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外科大成》)
④治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分为末。先以布巾揩净患处,掺药在上,涎出即愈。(《卫生易简方》)
⑤治口臭:细辛30克,甘草(炙微赤,锉)30克,桂心30克。上述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熟水调下3克。(《圣惠方》细辛散)
⑥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
⑦治蛇伤:细辛、白芷各15克,雄黄7.5克,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6克,温酒调服。(《卫生易简方》)
⑧治神经性皮炎:鲜细辛适量,洗净。捣烂成糊状,涂患处。每日2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相关中药材推荐

佛手 fó shǒu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属理气药。

石南藤 shí nán téng
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络。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白首乌 bái shǒu wū
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血药。

炙甘草 zhì gān cǎo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蛤蚧 gé jiè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阻益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北刘寄奴 běi liú jì nú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八角枫 bā jiǎo fēng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中的活血止痛药。

葱子 cōng zi
温肾,明目,解毒。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川牛膝 chuān niú xī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红芪 hóng qí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