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叶胆

青叶胆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青叶胆
拼音拼读
qīng yè dǎn
药材别名
肝炎草、小青鱼胆、七疸药、小苦草、细龙胆
英文名称
swertia mileensis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N.HoetW.L.Shih的干燥全草。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5~45厘米。根棕黄色。茎直立,四棱形,从基部起呈塔形分枝。叶无柄,叶片线形狭矩圆形至披针形,长4~40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具3脉,花单生枝顶,4数。花梗细,长0.4~3厘米,基部具有1对苞片,花萼绿色,叶状,稍短于花冠,裂片线状披针形,长6~10毫米,先端急尖,背面中脉明显,花冠淡蓝色,直径约1厘米,裂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先端急尖,具小尖头,下部具2个腺窝,腺窝杯状,仅顶端具短柔毛状流苏,花丝长4.5~6毫米,花药蓝色,椭圆形,长2~2.5毫米,子房卵状矩圆形,长3.5~4.5毫米。蒴果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达1厘米。种子棕褐色,卵球形,直径约0.6毫米。花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1300~1700米的荒山坡稀疏小灌木或草丛间。分布于云南南部。
采收加工
秋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长15~45厘米。根长圆锥形,长2~7厘米,直径约0.2厘米,有的有分枝;表面黄色或黄棕色。茎四棱形,棱角具极狭的翅,直径0.1~0.2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下部常显红紫色,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狭披针形,长1~4厘米,宽0.2~0.7厘米。圆锥状聚伞花序,萼片4,条形,黄绿色;花冠4,深裂,黄色,裂片卵状披针形,内侧基部具2腺窝;雄蕊4。蒴果狭卵形,种子多数,细小,棕褐色。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甘。归肝经、胆经、膀胱经。
功效作用
清肝利胆,清热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汤内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前水洗。用治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胆胀胁痛,热淋涩痛。
药理研究
保肝作用:齐墩果酸、青叶胆黄酮,苦味质给大鼠皮下注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升高有降低作用。其他作用:青叶胆中的植物配糖体对人肠道厌氧菌群生长有促进作用。
化学成分
青叶胆全草含齐墩果酸,日本当药素即木犀草素-7-甲醚6-C-β-葡萄糖甙,当药素即6-C-β-葡萄糖-芫花素,另含五种呫吨酮成分。
使用禁忌
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治黄疸尿赤,热淋涩痛:青叶胆片,遵医嘱。(《中国药典》)
相关中药材推荐

桑寄生 sāng jì shēng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铁包金 tiě bāo jīn
理肺止咳、祛瘀止痛、舒肝退黄、健胃消积。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肉桂 ròu guì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属温里药。

蔓荆子 màn jīng zi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山胡椒 shān hú jiāo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平喘。属温里药。

延胡索 yán hú suǒ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鸡骨草 jī gǔ cǎo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水飞蓟 shuǐ fēi jì
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保脑,抗X射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毛诃子 máo hē zǐ
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莲子心 lián zǐ xīn
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