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枝

槐枝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槐枝
拼音拼读
huái zhī
药材别名
槐嫩蘖
英文名称
Locust twig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
药用部分
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I.的嫩枝。
动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8~20米。树皮灰棕色,具不规则纵裂,内皮鲜黄色,具臭味;嫩枝暗绿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细毛,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7~15,柄长约2毫米,密生白色短柔毛;托叶镰刀状,早落;小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具细突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微亮,背面伏生白色短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萼钟状,5浅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脉微紫,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雄蕊10,分离,不等长;子房筒状,有细长毛,花柱弯曲。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黄绿色,无毛,不开裂,种子间极细缩。种子1~6颗,肾形,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平原,或植于庭园、路边。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为类圆形小段状,长短不一,外表灰棕色或暗绿色,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纤维性,浅黄色或黄白色,皮部较薄。气臭,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归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沥涂。主治崩漏,赤白带下,痔疮,阴囊湿痒,心痛,目赤,疥癣。
药理研究
槐枝中所含的角鲨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红细胞摄氧水平,对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脏病及中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化学成分
含芸香甙(rutin),槐枝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类。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①治崩中或赤白,不问年月远近:槐枝,烧灰,食前酒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②治皮肤瘙痒,疥癞:嫩槐枝煎水洗。(《安徽中草药》)
③治痔核:槐枝,浓煎汤,先洗痔,便以艾灸痔上七壮,以知为度。(《传信方》)
④治目痒极难忍:姜粉、枯矾、白硼砂。上为末,口津调和如粟米大,要用时将一丸放于大眦上。(《银海精微》三霜丸)
相关中药材推荐

王不留行 wáng bù liú xíng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白芷 bái zhǐ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青果 qīng guǒ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水蛭 shuǐ zhì
破血、逐瘀、通经。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龙眼肉 lóng yǎn ròu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威灵仙 wēi líng xiān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属祛风湿病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百部 bǎi bù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赭石 zhě shí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方解石 fāng jiě shí
清热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